忍者ブログ

在閱讀裡沉醉,在影像中做夢,在遊戲裡追尋,在生活中漂流,在心靈角落裡,我做我自己。

×

[PR]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。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。


20080621@真善美 with 友人C、友人W、友人L、友人P $200元

好一陣子沒有看電影,一看就是長達159分鐘的早場,電影若是不夠生動,前一天失眠到輾轉反側的我想必是會非常辛苦,友人L找我邀集有興趣的朋友,很快的就敲定,難得想要一同前往的友人W,想要挑戰自己早起的極限,特地選定的這個時間,挑戰著眾人的精神與耐心,平常總忍受不住爆米花咖啦咖啦聲響的我,在面對如此漫長的情節也就只能跟著咀嚼幫助提神了。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



故事是從一個看似理所當然的審判開始的,昭然若揭的證據、各懷心事的陪審團,一句「有罪」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,但卻因為其中一位提出的質疑,讓這個審判過程不得不發展下去,擺在眼前的是不是就是事實?多想一點就可以為這個車臣男孩帶來一丁點的生機嗎?

十二位陪審團,代表的是十二種不同的階層與社會地位,在他們討論、爭辯的過程中,可以發現一些民族間的對立意識,甚至是社會地位不同所帶來的歧視,根深蒂固的觀念往往無意間左右了自己的潛意識,藉著探索、假設甚至是犯罪現場的重建,審判的決定也逐漸地從「有罪」偏向「無罪」的一方。

我始終不能確定這個判決是對是錯,故事中也沒有講明這一點,雖然也有可能是我看到失神而未曾理解,那若隱若現的戰爭場面,及軍官良善的收養行為,卻讓人忍不住質疑起人性,當然更讓人衝擊的卻是那十二個人的反應,當主席提出他認為「無罪」卻應該判決「有罪」的觀點之時,我看見的是眾人推卻責任的自私,卻也看見大家想要拯救男孩的良善,我同意為了一位毫無關係的陌生人,他們已經付出夠多了,隔著螢幕思考著事件的我們,卻總忍不住想要要求更多。

每個人改變判決都有一個自己的原因,與其是在挖掘男孩的罪行,我卻覺得像是在探索這十二個陪審團的人生,撥開他們心靈最深處的傷口,大喇喇地呈現在這些以前從來不認識,未來可能也沒有機會再見面的陌生人之前,與其說他們判處的是男孩的無罪,更多的感覺卻像是在救贖過去某一部份的自己。

以一個推理迷來看這個故事是有點不切實際的,導演始終不想告訴我們事實的真相,拼拼湊湊的全是那些陪審團的想像,不管是對是錯我們都只能接受,可能會發展成A,卻也有可能走向B,也許合理,也許只是臆測,但換來的卻是一個男孩的自由與未來,我總忍不住想起在看《迷幻公園》的時候,好像抓住了一點什麼,又沒有抓住的疏離感,就像那原先困在體育館裡的鳥,奔向窗外的天際那一瞬間,雖然有所生機卻前途多舛,那個男孩不也是這樣嗎?

看這部電影有個疑問,為什麼陪審團沒有女性?是時代背景還是性別歧視?但在法庭上卻是有看見其他女性,因此讓我不解。而最後以女性特有的嫉妒來當作駁斥的原因讓我不滿,嫉妒是人的天性,非關男女。那個驚鴻一瞥的金屬光澤,究竟想要表達的是些什麼我也不太明白。體育館真是一個方便的地方,什麼道具都可以找到。整體而言,這是部好電影,不過請睡飽跟吃飽再去看,不然會很累跟很餓。聽說舊版很棒,有機會要找來看。
PR

Comment

無題

  • 卡蘿   
  • 2008/06/22 (日)09:21  
  • edit

我覺得這部片 (卡滋卡滋) 有意外的笑點 (卡滋卡滋).

那個陪審團我猜測(卡滋卡滋)可能是因應舊片翻拍 (卡滋), 畢竟那個年代應該還是很重男輕女(卡滋). 誰叫片名是12怒"漢", 不是12怒"人" (卡滋卡滋)
是說 翻成怒人也蠻妙的

最後, 爆米花給我力量 (卡滋)

Re:無題

  • 栞  
  • 2008/06/22 (日)17:45  

對呀,那個「口笑」真是讓我笑翻。

我之所以會提出陪審團為何沒有女性這問題,是因為看見法院其實是有女生站在庭上的,才會覺得很奇怪,不過俄羅斯的風俗我並不確定就是了,整部片的女性也很少。

無題

  • alpha   
  • 2008/06/22 (日)13:22  
  • edit

电影节刚开始,不知有看什么好电影?

Re:無題

  • 栞  
  • 2008/06/22 (日)17:46  

今年的電影節,我應該是沒有打算要看,不過我家阿Lu應該有挑了幾部吧,或許他會推薦我一些吧,到時會跟大家分享。:)

無題

  • hkchan   
  • 2008/06/22 (日)15:29  
  • edit

>為什麼陪審團沒有女性?

我沒看這個版本,但看過1957年好萊塢的舊版,以及1997年好萊塢的新版。以前美國女性可否當陪審團員是個很大的社會問題,在5、60年代有過不少爭議,而且美國的法院法例更是每一個州也不同,各自立法。沒記錯的話,早在19世紀末華盛頓(我忘了是華盛頓州還華盛頓DC)嘗試過讓女性當陪審員,但引來社會的反響(男權社會嘛),結果禁止了女性加入陪審團。二十多年後(二十世紀初)好像有州郡容許女性當陪審員,但當時的社會「不鼓勵」女性參與,而且更有地方加入了「女性想當陪審員的話要主動登記」的條例(陪審員一向是由法院從公民紀錄中委任的)。事實上,撇除投票權等基本權利,美國的女權在70年代才抬頭,女權(尤其是參與社會事務和從政)是在這時候才發展的。希望我沒弄錯資料吧。

從你所說的結局,看來這個俄國新版本和原版有所不同。其實美國舊版裡,12人也是白人,在97年的新版中亦加入了黑人。說不定美國再重拍的話,會加入女性了。

P.S.舊版的確很棒。 :)

Re:無題

  • 栞  
  • 2008/06/22 (日)17:49  

原來舊版還分了兩個版本(筆記),

根據時代的演進在看片子的時候,也會發現很多其他的問題呢,但不知道為何這次的改編要融入車臣事件的問題,應是我對歷史的了解太過薄弱,還不夠進入狀況,我也期待萬一美國要新拍會加入女性,這樣陪審團彼此的衝突性應該又更高了吧。

Form

NAME
Title
E-MAIL
URL
Comment
Password

この記事へのトラックバック

この記事にトラックバックする:

BloggerAD

逛逛博客來

◎利益揭露:由此連往博客來的訂單,會讓我得到2%-4%的回饋金,特此說明:)

東野圭吾雪山祭

探索心靈深處

Google探索

Loading

贊助商連結

贊助商連結

旅行者の一步一腳印


忍者ブログ

[PR]

TemplateDesign by KARM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