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真是本土到不能再本土的小說了,融合了台灣特有的布袋戲文化,以及曾經紅極一時的時事新聞,而對我來說,這本小說更是貼近我的生活,那個分局就在我居住的地盤上,而且我還認識在那個分局工作的警察,不得不讓我聯想到那個就離我家不是很遠的電視台(有知名購物頻道的那個,當然只是隨便聯想),本土推理作品雖然不少,但出現這種很可能發生在我家附近的情節就幾乎可以說是沒有了呢。
這本小說一開始就出現了我最討厭的要素,冗長的人物表以及兇案現場示意圖,到了最後竟然還出現了「給讀者的挑戰書」,不過我雖然討厭這些,但是故事的流暢以及完整性,還有那少有的本土,還是讓我很喜歡這本小說的,反正出現我提到那幾個小說的要素,一開始都會先讓我感到煩躁,不過我喜歡的阿嘉莎‧克莉絲蒂作品也曾經出現過類似的東西,我就沒有討厭他,我這個人真是矛盾。
「
許仲泰傷心欲絕地倚靠著門板,緩緩地滑坐至地上,恰巧與同樣以靠在門外,蹲坐在地上哭泣的黃雨柔,背對著背......」P.38
小說中的這個片段,讓我想到了電影《引爆摩天樓》的結局情節,當小蘭與柯南(新一)隔著門板背靠著背的時候,可是心心相印的,看到作者描寫這個場景,我不由得會心一笑,明明兩個情景就是截然不同。
在書中有一個讓我不得不提出來的錯誤,那就是對於「同人誌」的定義(見P..64),我想作者要提到的,應該是「Cosplay」這樣的活動,這也讓我想到一直以來媒體對於「同人誌」以及「Cosplay」兩詞的誤解,而這樣的謬誤被帶入小說裡,基本上並不是一件好事,該說是媒體的渲染力太強呢?還是作者沒有去求證過這兩者的不同?或者是為了突顯媒體的荒謬,而乾脆將這點寫進小說裡?
書中那個主播蔑視布袋戲的事件,讓時空回到了很久以前,某姐妹主持的娛樂新聞,藉由重現這曾經發生過的事件,或許作者正是要針砭一般人對於布袋戲的誤解,而將這個事件寫進了他的小說裡面,傳統技藝的逐漸式微,外來文化的侵襲,不只在於布袋戲這項藝術上,甚至是歌仔戲、崑曲等傳統戲劇都面臨的同樣的困境,雖然仍有為數不少的布迷或是戲迷,但是在誘惑甚多、媒體氾濫的現代,要生存真的是愈來愈難了。
而媒體追求的腥羶色,也是令人無力又無奈的一環,我從小學一年級閱讀報紙到大學一年級,新聞除了報導的愈加華而不實以外,似乎也沒有太大的長進,看報不再那麼有趣,更別提我幾乎已經不看電視新聞了,政治的謾罵讓人反胃,無止盡的八卦新聞更是感受不到一絲營養,曾經有個記者朋友向我抱怨過要去採訪小學活動的新聞,一點新聞價值都沒有,新聞價值到底在哪裡?只要聳動、只要閱讀率(或收視率)高就可以嗎?以台灣為背景的這本小說,更讓我讀出了許多悲哀與無奈。
書中的詭計相當出人意表,不過這一向不是我的長項,我平常對於詭計本來就沒有很在意,是不是精彩或漂亮我也不太會判斷,就不多提了,不過在書中發現一個很奇怪的地方,明明一開始就介紹過的黃雨柔,為何到了書後段又介紹了一次,感覺變成了重複的情節,著實有點怪,我閱讀的時候還重新翻到前面想了一下。
整體而言,這是一本很豐富的小說,尤其對布袋戲文化的鉅細靡遺,更是令人嘆為觀止,只是別讓命案發生在我家附近呀,太過貼近真實生活也是很恐怖的一件事的(爆)。
P.S:亂挑剔一下,紫瓏這個名字太不像現代人了,伏州博這個人名是在搞笑嗎
P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