坦白說,我是為了李屏賓的攝影風格,才去看這部電影的。畢竟紀優‧穆索的小說,不太算是我的菜色。雖然不會太難看,但是看久了就會麻痺,因為他實在很愛書寫治療心靈的小說,我又剛好沒那麼愛。
看了電影以後,我得說原著《
然後呢...》實在比電影好很多。電影營造了太多的光影效果,以及詭譎的氛圍,是挺唯美的,卻宛若鬼片。我老是以為看到一半會有鬼魂從哪邊冒出來,雖然題材與死亡有關,但也沒必要搞到這樣鬼影幢幢嘛!
至於生命的議題,如果看著自己的摯愛殞落,換來的是獲知別人死亡期限的能力,那我寧可不要這個東西。還不如就像《死亡筆記本》一樣,犧牲自己一半的壽命,去獲得所謂的死神之眼。不是每個人都那麼有大愛願意成為他人的心靈導師,換成我發現自己身邊的人的死期,我子麼可能這麼正面思考?
看著故事裡面的男主角,親眼見證著身邊人的死去,雖然我可以體會著生命無常要珍惜的真理,可是就是不喜歡電影裡面的步調。納森與凱醫生的聲音還滿動聽的,原本是可以拍成挺浪漫的愛情電影,畫面也有那種味道,但是劇情的節奏實在是讓人很無力。小說裡面讓人深思的橋段多了許多,鋪陳的時間也比較恰到好處,我想電影是囿於片長的關係,才會形成這種雖然美麗卻不夠深切的樣貌。
當故事來到了結局,我的內心只出現了「?」的感覺。或許那是一種很好的開始,從回到家人身邊,解開心結的方式做起,只是來得太快只讓人覺得愕然,而電影就這麼沒了,大概真的就是要告訴我們,死亡的時刻是沒有人可以預知的吧!(笑)
◎延伸閱讀
當生命即將劃下休止符,《然後呢...》
◎Note
20100724@長春國賓
P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