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閱讀裡沉醉,在影像中做夢,在遊戲裡追尋,在生活中漂流,在心靈角落裡,我做我自己。
[PR]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。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。


電影一開始呈現非常壓抑的感覺,逐漸帶出每個人的樣貌。步調異常地緩慢,即使是殺人的場面也只是輕輕地帶過,注重的是每個角色的情緒與心境的轉折。只是少了文字的鋪陳,每個角色的情緒似乎來的太快了一點,好像一下子就能夠理解對方的心情,一下子就投入其中。剝除殺人這個事件,這其實是個挺純愛的故事。
電影裡將焦點都放在祐一的身上,彷彿給他一個兇手的罪名就可以了事。然而成就他殺人的動機,讓我覺得那名被害者罪有應得。我不是說殺人是對的,只是在替人上標籤之前,或許更應該確實地去了解事實的真相。在這社會裡面總是死者為大,因此別人說的話做的事就不算數了。這完全是以貌取人的悲哀,還有寂寞惹的禍。祐一總是在幫忙鄰近的老人,被剝奪了屬於自己的私人時間,會尋求交友的方式完全不讓人意外。只能說他執著了錯誤的對象,走上了錯誤的道路。
我覺得電影最可惜的地方,是幾個角色只有點到為止,大概是囿於片長,也不方便說太多。只是既然都出場了,好像還是應該交代一下,徒然出來跑跑龍套有些可惜。佳乃的爸爸(炳本明飾演)與祐一的奶奶(樹木希林飾演)鋪陳最明顯的,身為被害者家屬的傷痛與兇手家屬的無奈,在他們身上都顯而易見。
佳乃自己也有問題,將被增尾丟棄的羞恥感發洩在祐一身上,明明祐一是好心想要載她下山。網路上認識的朋友難道就可以如同衛生紙般用後丟棄?我並不覺得這樣子是正常的交友態度。更何況她似乎把網路交友當作援交在經營,讓尋求真心的祐一誤解而痛苦。不過祐一尾隨他們的動機也不算良好,這大概就是一連串悲劇的連鎖效應。 ◎Note
20101115@ with 歐青
感謝Amber贈票
この記事にトラックバックする:
[PR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