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閱讀裡沉醉,在影像中做夢,在遊戲裡追尋,在生活中漂流,在心靈角落裡,我做我自己。
[PR]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。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。
故事裡面或許要說的是女性脫離男人也能活得很好,我卻看到太多屬於男性的價值觀。電影裡有四個女主角,穆妮絲熱中於政治情勢,對於結婚沒有興趣。後來因為兄長強迫她相親,而從頂樓上跳下自殺。雖然如此,後來竟然莫名復活,只是似乎只有他的好友與一個革命黨的年輕男子看的到她(抖)。我不喜歡她太過於執著政治的樣子,不是說那樣不好,而是她竟徹底忽略了好友阿耶瑟的狀況,讓阿耶瑟置身於危險,總覺得有點自私。
阿耶瑟一心想要嫁給穆妮絲的哥哥,甚至還祈求巫術,卻在拯救穆妮絲後意外失身。原本擁有堅貞信仰的她心灰意冷,來到了郊外的果園。我想她或許是想死,可是還是有求生的意志。當遇到了沙第夫人,她也就安然的在這個地方待了下來。她的故事是我唯一覺得有切合片名的,後來穆妮絲的兄長來向她求婚,她卻看透了這一切不再執著。她不願成為第二夫人,讓第一夫人服侍她,有了這樣的案例,搞不好她以後就得要服侍第三夫人、第四夫人。 
此外,年輕的應召女郎薩琳,也來到沙第夫人的住所。或許是因為職業的關係,她總是覺得自己很骯髒,洗澡時拼命用力的刷洗,只想把自己弄乾淨。在自殺時剛巧被沙第夫人所救,於是就在果園定居下來。不需要再接觸那些客人讓她放鬆,直到沙第夫人打算宴客之後,她又再度恢復緊繃的神經,患病而死去。
我很不喜歡這部片,不喜歡每個女性最後的處境,拍片的方式有種自溺的感覺。其實我覺得這個議題應該可以發揮的更好,導演用一種看似很文學式的故事手法,最後淪落為無病呻吟。步調慢到令人很想睡覺的地步,作為主軸的穆妮絲正是我最為厭惡的一條故事線。整部電影雖然只有一個半小時,反而讓人覺得難以忍受的漫長。◎Note
20100822@國賓長春 with 元棪學姐
この記事にトラックバックする:
[PR]